关闭

举报

  • 提交
    首页 > 头条热点 > 正文
    购物车
    0

    二十届三中全会,释放了哪些重要信号?

    信息发布者:Sltf88
    2024-07-23 22:08:19   转载

    图片

    来源:新华社、 理论周刊、 丽莎闻道、央视新闻等



    中国共 产党第二十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于2024年7月15日至18日在北京举行。

    全会听取和讨论了习 近 平受中央政治局委托所作的工作报告,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

    习 近 平就《决定(讨论稿)》向全会作了说明。


    几个关键问题

    1. 如何界定市场作用?

    全会提出,必须更好发挥市场机制作用,创造更加公平、更有活力的市场环境,实现资源配置效率最优化和效益最大化,既“放得活”又“管得住”,更好维护市场秩序、弥补市场失灵,畅通国民经济循环,激发全社会内生动力和创新活力。


    2. 如何界定公有制与非公有制经济的关系?

    全会提出,要毫不动摇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毫不动摇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保证各种所有制经济依法平等使用生产要素、公平参与市场竞争、同等受到法律保护,促进各种所有制经济优势互补、共同发展。要构建全国统一大市场,完善市场经济基础制度。

    3. 如何界定政府作用?

    全会提出,科学的宏观调控、有效的政府治理是发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优势的内在要求。必须完善宏观调控制度体系,统筹推进财税、金融等重点领域改革,增强宏观政策取向一致性。要完善国家战略规划体系和政策统筹协调机制,深化财税体制改革,深化金融体制改革,完善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机制。

    4. 怎么界定国内发展与对外开放的关系?

    全会强调,必须坚持对外开放基本国策,坚持以开放促改革,依托我国超大规模市场优势,在扩大国际合作中提升开放能力,建设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要稳步扩大制度型开放,深化外贸体制改革,深化外商投资和对外投资管理体制改革,优化区域开放布局,完善推进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机制。


    5. 怎么界定发展与安全的关系问题?

    全会强调,国家安全是中国式现代化行稳致远的重要基础。必须全面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完善维护国家安全体制机制,实现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良性互动,切实保障国家长治久安。要健全国家安全体系,完善公共安全治理机制,健全社会治理体系,完善涉外国家安全机制。


    学习要点

    1. 中国式现代化

    公报原文:全会高度评价新时代以来全面深化改革的成功实践和伟大成就,研究了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问题,认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是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的关键时期。中国式现代化是在改革开放中不断推进的,也必将在改革开放中开辟广阔前景。面对纷繁复杂的国际国内形势,面对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面对人民群众新期待,必须自觉把改革摆在更加突出位置,紧紧围绕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

    首先,中国式现代化是从宏观层面、国家层面提出的概念,从经济体制角度看,中国式现代化意味着需要构建高水平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其次,在中观国有经济层面,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意味着国有经济布局的优化,其至少应具备如下关键特征:一是规模上,国有经济分布广泛、占国民经济较大比重等特征不发生实质性变化,即公有制的主体地位不动摇;二是结构上,国有经济布局要向涉及国家安全和国民经济命脉的关键领域、战略性新兴领域集中,向产业链重点环节集中,向优势企业集中;三是在监管上,国有资产监管体系不断完善。

    微观企业层面,中国式现代化意味着国有企业的“现代化”,对应的企业形态目标是世界一流企业,总体特征是“产品卓越、品牌卓著、创新领先、治理现代”,制度上需要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企业制度,动力上需要实现创新为发展的第一动力源,成为国内产业链龙头,具有全球竞争力。


    2. 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公报原文: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保障。必须更好发挥市场机制作用,创造更加公平、更有活力的市场环境,实现资源配置效率最优化和效益最大化,既“放得活”又“管得住”,更好维护市场秩序、弥补市场失灵,畅通国民经济循环,激发全社会内生动力和创新活力。要毫不动摇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毫不动摇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保证各种所有制经济依法平等使用生产要素、公平参与市场竞争、同等受到法律保护,促进各种所有制经济优势互补、共同发展。要构建全国统一大市场,完善市场经济基础制度。

    一是完善市场准入制度。要建立公平竞争机制,改革市场准入制度,确保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在市场准入过程中享有平等的权利和机会。

    二是加强合同法和贸易法的修订。建立产权保护机制,修改合同法,加强产权保护机制,明确合同中各方的权利和义务,为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提供更加稳定的合作法律基础。完善贸易法规,针对跨地区、跨国际的合作,完善贸易法规,强化对合作过程中贸易行为的监管。

    三是优化政府监管体制。建立监管协调机制,设立国有企业与民营企业合作监管协调机制,协调各级政府相关部门的监管职责。加强事中事后监管,强化对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合作的事中事后监管,通过加强信息披露、审计和评估,确保合作的透明度和合法性。

    3. 实现高质量发展、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

    公报原文: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必须以新发展理念引领改革,立足新发展阶段,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完善推动高质量发展激励约束机制,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要健全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体制机制,健全促进实体经济和数字经济深度融合制度,完善发展服务业体制机制,健全现代化基础设施建设体制机制,健全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制度。

    积极培育战略新兴产业与未来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融合集群发展。巩固扩大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等产业领先优势,加快前沿新兴氢能、新材料、创新药等产业发展,积极打造生物制造、商业航天、低空经济等新增长引擎。制定未来产业发展规划,开辟量子技术、生命科学等新赛道,创建一批未来产业先导区。鼓励发展创业投资、股权投资,优化产业投资基金功能。

    深入推进数字经济创新发展。制定支持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政策,积极推进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促进数字技术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深化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研发应用,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数字产业集群。发挥需求规模大、产业配套全、应用场景多的优势,带头抢抓人工智能赋能传统产业。


    4. 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

    公报原文: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大任务。必须坚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完善基本公共服务制度体系,加强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民生建设,解决好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不断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要完善收入分配制度,完善就业优先政策,健全社会保障体系,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健全人口发展支持和服务体系。

    在更好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上,国有企业发挥了先锋队作用。落实国家助企纾困政策,通过降电价、降气价、降资费、降路费、降房租,有力缓解产业链中小企业经营压力。国资央企全力以赴助力打赢脱贫攻坚战,2016年以来累计投入和引进帮扶资金近千亿元,定点帮扶的248个国家扶贫工作重点县全部脱贫摘帽,1.2万个各类扶贫点全部脱贫出列。积极开展产业帮扶、就业帮扶、消费帮扶、智力帮扶。

    5. 健全绿色低碳发展

    公报原文:中国式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必须完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积极应对气候变化,加快完善落实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体制机制。要完善生态文明基础体制,健全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健全绿色低碳发展机制。

    国有企业根据国家产业政策和市场需求,主动调整产业布局,优先发展绿色低碳产业,如清洁能源、节能环保、新能源汽车等,逐步淘汰高污染、高能耗的落后产能。加大技术研发投入,通过技术创新和改造升级,提升传统产业的绿色低碳水平,促进产业链向高端、绿色、智能化方向发展。

    6. 加强党的领导

    公报原文:党的领导是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根本保证。必须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保持以党的自我革命引领社会革命的高度自觉,坚持用改革精神和严的标准管党治党,完善党的自我革命制度规范体系,不断推进党的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确保党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要坚持党中央对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集中统一领导,深化党的建设制度改革,深入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以钉钉子精神抓好改革落实。

    党对国有企业的领导是重大政治原则,必须一以贯之。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是国有企业改革的方向,也必须一以贯之。中国特色现代国有企业制度,“特”就特在把党的领导融入公司治理各环节,把企业党组织内嵌到公司治理结构之中,明确和落实党组织在公司法人治理结构中的法定地位,建立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把加强党的领导和完善‍‍公司治理统一起来,把党的领导融入公司治理各环节实现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各治理主体不缺位、不越位,不相互替代,不各自为政。

    党领导国有企业的制度机制,确保国有企业始终坚定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国有企业成为党和国家最可信赖的依靠力量。党建责任与经营责任并驾齐驱,党建工作与生产经营深度融合,为企业发展注入不竭动力。

    国有企业领导人员队伍是引领企业前行的关键力量。按照对党忠诚、勇于创新、治企有方、兴企有为、清正廉洁的标准,梯度培养、加大培训、完善考核,致力于让“能者上、优者奖、庸者下、劣者汰”成为常态,确保领导班子高素质、专业化,为企业发展领航掌舵。

    新一轮改革战略重点

    (一)紧扣中心任务,重点部署未来5年改革任务

    紧紧围绕党的中心任务谋划和推进改革,是我们党领导改革不断取得成功的重要经验。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是新征程上凝聚全党全国人民智慧和力量的旗帜,也必然是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主题。

    “中国式现代化是在改革开放中不断推进的,也必将在改革开放中开辟广阔前景。”全会公报中的这句话,深刻点明了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和改革开放之间的内在联系。

    全会指出,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继续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同时,锚定到2035年要实现的改革目标,重点部署未来5年,明确“到二〇二九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八十周年时,完成本决定提出的改革任务”。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具有继往开来的里程碑意义——既是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全面深化改革的实践续篇,也是新征程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时代新篇。

    “聚焦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聚焦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聚焦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聚焦提高人民生活品质,聚焦建设美丽中国,聚焦建设更高水平平安中国,聚焦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长期执政能力”——全会鲜明提出“七个聚焦”,既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发力点,也是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着力点。

    “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保障”“城乡融合发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必然要求”“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中国式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一系列明确要求,体现了紧扣中国式现代化来谋划和部署新一轮改革的鲜明指向。


    (二)总结宝贵经验,以“六个坚持”指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必须贯彻的原则

    全会高度评价新时代以来全面深化改革的成功实践和伟大成就,同时以“六个坚持”深刻总结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的宝贵经验——

    “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守正创新、坚持以制度建设为主线、坚持全面依法治国、坚持系统观念”。

    2013年,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对改革开放的成功实践进行了科学总结,分别从党的领导、思想路线、实践主体、科学方法等方面概括了“四个坚持”的重要经验。

    新时代以来,以习 近 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以巨大的政治勇气和智慧,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改革理论和改革实践推进到新的广度和深度。如今,改革的思想基础、实践基础、制度基础、民心基础更加坚实。

    在改革实践中不断推进理论创新,以理论创新指引新的改革实践。

    “六个坚持”的重大原则,充分体现了习 近 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方法论和贯穿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进一步深化了我们党对改革规律的认识,是新征程上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遵循。


    (三)回应社会期待,牵住经济体制改革“牛鼻子”

    面对纷繁复杂的国际国内形势,面对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面对人民群众新期待,必须把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作为稳大局、应变局、开新局的重要抓手。

    今年2月召开的中央深改委第四次会议强调,“要科学谋划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重大举措,聚焦妨碍中国式现代化顺利推进的体制机制障碍”“改革举措要有鲜明指向性,奔着解决最突出的问题去,改革味要浓、成色要足”。

    此次全会坚持目标导向和问题导向相结合,对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做出系统部署。从全会公报可以看到,经济体制改革的内容是重中之重,十分注重发挥经济体制改革的牵引作用。

    一个目标格外醒目:“到二〇三五年,全面建成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这是“七个聚焦”之首,而且时间表和路线图十分清晰。

    “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健全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体制机制,构建支持全面创新体制机制,健全宏观经济治理体系,完善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完善高水平对外开放体制机制……”

    全会以新发展理念引领改革,聚焦推动高质量发展的突破口和关键点,为不断开创高质量发展新局面注入改革动力。

    教育、科技、人才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全会把创新摆在突出位置,鲜明提出“统筹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体制机制一体改革”,这是继党的二十大对教育、科技、人才进行专章部署后,又一项重大战略部署。

    同时,致力于实现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良性互动,全会还特别强调必须全面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完善维护国家安全体制机制。

    在重点推进经济体制改革的同时,统筹谋划好其他各领域改革,充分彰显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更加注重系统集成,更加注重突出重点,更加注重改革实效”的鲜明特征。


    新概念、新观点、新论断

    1. 关键时期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是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的关键时期。

    2. 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强大动力和制度保障

    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必须坚持马 克 思列 宁主义、毛 泽 东思想、邓 小 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全面贯彻习 近 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入学习贯彻习 近 平总书记关于全面深化改革的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激发和增强社会活力,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以经济体制改革为牵引,以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增进人民福祉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更加注重系统集成,更加注重突出重点,更加注重改革实效,推动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国家治理和社会发展更好相适应,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强大动力和制度保障。

    3. 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

    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继续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到二〇三五年,全面建成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更加完善,基本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为到本世纪中叶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奠定坚实基础。要聚焦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聚焦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聚焦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聚焦提高人民生活品质,聚焦建设美丽中国,聚焦建设更高水平平安中国,聚焦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长期执政能力,继续把改革推向前进。到二〇二九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八十周年时,完成本决定提出的改革任务。

    4. 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要贯彻的原则

    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要总结和运用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的宝贵经验,贯彻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守正创新、坚持以制度建设为主线、坚持全面依法治国、坚持系统观念等原则。

    5. 系统部署

    全会对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做出系统部署,强调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健全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体制机制,构建支持全面创新体制机制,健全宏观经济治理体系,完善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完善高水平对外开放体制机制,健全全过程人民民主制度体系,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深化文化体制机制改革,健全保障和改善民生制度体系,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推进国家安全体系和能力现代化,持续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提高党对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领导水平。



    6. 重要保障

    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保障。

    7. 首要任务

    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

    8. 基础性、战略性支撑

    教育、科技、人才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

    9. 内在要求

    科学的宏观调控、有效的政府治理是发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优势的内在要求。

    10. 必然要求

    城乡融合发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必然要求。

    11. 鲜明标识

    开放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鲜明标识。

    12. 本质要求

    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

    13. 重要保障

    法治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保障。

    14. 两个文明相协调

    中国式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

    15. 重大任务

    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大任务。

    16.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中国式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

    17. 重要基础

    国家安全是中国式现代化行稳致远的重要基础。

    18. 重要组成部分

    国防和军队现代化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19. 根本保证

    党的领导是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根本保证。

    20. 走和平发展道路

    中国式现代化是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

    打赏捐赠
    2
    !我要举报这篇文章
    声明 本文由村网通注册会员上传并发布,村网通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村网通立场。本文如涉及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内予以删除!